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5〕52号),加快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需求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优化布局、创新机制、改善环境,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步伐,大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构建起以研发创新、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及品牌营销、人才支撑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一批立足首府、服务全区、面向西北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入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0家以上;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知名服务品牌,不断增强云计算产业基地、金融中心、商贸会展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教中心、文化创意与交流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充分发挥“草原丝绸起点”和“呼包银榆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打造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三、主要任务
以生产需求和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推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融合式、外向型、专业化、集聚化发展,促进全市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加快转变。围绕对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支撑性的研发创新、大数据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实施三大平台建设工程;围绕有一定发展基础且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特色金融要素市场、现代物流服务、融资服务、人才保障等领域,实施三大能力提升工程;对符合发展导向、需加快发展的商务咨询、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领域,实施三大专业服务扶持工程;对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需着力培育的电子商务、品牌培育及售后服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关键领域和重要载体,实施三大示范引领工程。
(一)三大平台建设工程
1.研发创新平台。
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领域,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提升伊利乳品深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大唐国家能源高铝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金宇兽用疫苗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研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收购、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促进制造业向研发创新、系统集成等高端链上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园、金山科技城等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围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加快科研孵化成果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大数据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推动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盛乐和鸿盛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建设,形成数据中心集群,打造国家级综合性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浪潮集团、中商瑞云、国家(内蒙古)云应用检测等相关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推进保华新媒体与云计算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集智慧产业、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争取将我市增设为国家互联网直联点,促进大数据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和农业园区的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数据服务;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服务外包企业,创新服务外包业务,全力打造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以推进“智慧呼和浩特”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各类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智能市政服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为特征的智慧产业。按照“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促进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围绕现代物流、要素市场、专业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各类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呼和浩特软件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软件商入驻,提高软件开发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二)三大能力提升工程
4.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按照“两港、四区、两园、一带”的城市物流布局体系,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沙良铁路大型综合物流港;沿绕城高速外侧加快推进白庙子铁路货运物流园区、城发(恼包)仓储配送园区、兴盛综合物流园区和华蒙通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绕城高速公路外侧家具、建材、机电等专业市场,形成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带;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管理方面的应用;培育和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乳业、化工、医药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5.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市设立融资企业,积极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稳妥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小额贷款等创新金融机构。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稳妥发展P2P、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移动支付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鼓励发展农业保险及“三农”的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内蒙古银行、金谷农村合作银行做强做大;构建金融商务区,吸引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进驻,加大市内科技企业改制上市政策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
6.提升人才保障能力。
统筹利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种培训资源,开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发培训。加快建成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引进对互联网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和呼和浩特留学人才创业园,打造产业人力资源基地。鼓励互联网、云计算企业设立培训机构,与我市云计算产业园区合作共同设立培训机构或实训基地。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造就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型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旗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三大专业服务扶持工程
7.大力发展商务咨询服务。
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商务咨询企业大力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投资、管理等咨询服务,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加快如意总部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大力引进和规范发展各类企业总部和投资管理机构。依托商务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5〕52号),加快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需求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优化布局、创新机制、改善环境,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步伐,大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构建起以研发创新、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及品牌营销、人才支撑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形成一批立足首府、服务全区、面向西北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入自治区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0家以上;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知名服务品牌,不断增强云计算产业基地、金融中心、商贸会展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教中心、文化创意与交流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充分发挥“草原丝绸起点”和“呼包银榆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打造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三、主要任务
以生产需求和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推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融合式、外向型、专业化、集聚化发展,促进全市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加快转变。围绕对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支撑性的研发创新、大数据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实施三大平台建设工程;围绕有一定发展基础且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特色金融要素市场、现代物流服务、融资服务、人才保障等领域,实施三大能力提升工程;对符合发展导向、需加快发展的商务咨询、节能环保、检验检测等领域,实施三大专业服务扶持工程;对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需着力培育的电子商务、品牌培育及售后服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关键领域和重要载体,实施三大示范引领工程。
(一)三大平台建设工程
1.研发创新平台。
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领域,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提升伊利乳品深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大唐国家能源高铝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金宇兽用疫苗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研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收购、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促进制造业向研发创新、系统集成等高端链上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园、金山科技城等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围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加快科研孵化成果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大数据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推动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盛乐和鸿盛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建设,形成数据中心集群,打造国家级综合性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浪潮集团、中商瑞云、国家(内蒙古)云应用检测等相关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推进保华新媒体与云计算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集智慧产业、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争取将我市增设为国家互联网直联点,促进大数据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和农业园区的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数据服务;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服务外包企业,创新服务外包业务,全力打造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以推进“智慧呼和浩特”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各类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智能市政服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为特征的智慧产业。按照“互联网+”的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促进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围绕现代物流、要素市场、专业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各类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快呼和浩特软件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软件商入驻,提高软件开发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二)三大能力提升工程
4.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
按照“两港、四区、两园、一带”的城市物流布局体系,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沙良铁路大型综合物流港;沿绕城高速外侧加快推进白庙子铁路货运物流园区、城发(恼包)仓储配送园区、兴盛综合物流园区和华蒙通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绕城高速公路外侧家具、建材、机电等专业市场,形成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带;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管理方面的应用;培育和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乳业、化工、医药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物流公司,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5.提升融资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市设立融资企业,积极推广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稳妥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小额贷款等创新金融机构。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稳妥发展P2P、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移动支付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鼓励发展农业保险及“三农”的融资租赁业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内蒙古银行、金谷农村合作银行做强做大;构建金融商务区,吸引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地区性总部进驻,加大市内科技企业改制上市政策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
6.提升人才保障能力。
统筹利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种培训资源,开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发培训。加快建成一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引进对互联网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和呼和浩特留学人才创业园,打造产业人力资源基地。鼓励互联网、云计算企业设立培训机构,与我市云计算产业园区合作共同设立培训机构或实训基地。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造就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专业技术研发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型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旗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三大专业服务扶持工程
7.大力发展商务咨询服务。
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商务咨询企业大力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投资、管理等咨询服务,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加快如意总部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大力引进和规范发展各类企业总部和投资管理机构。依托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