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呼和浩特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落实〈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包含四个方面16条举措,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向前走。据统计,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80%,较2021年提升0.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22%)14.58个百分点。
——渠道畅通,促进农业人口转移
一是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行“互联网+户政服务”,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将新增常住人口作为转移支付的分配因素,对呼和浩特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补助比例提高至50%,“钱随人走”挂钩机制有效落实。二是就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组织开展“助企纾困职等你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各类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12.17万个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6.4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24人,均大幅超过序时进度,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完成率达到130%。三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格局更加清晰。聚焦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3个城市化地区县城,清水河县、武川县2个生态功能型县城功能定位,因地制宜补齐发展短板弱项,引导县城错位发展。截至目前,5个旗县区均已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案(2023—2025年)》。
——产业集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七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推动5G技术、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向农业农村领域覆盖延伸。积极稳步推进“户户通”提升工程和“智慧广电”网络进村入户工程。二是助力产业协同发展。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工作任务,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小型公益性基础、防贫保险等项目100个。伊利液奶三期、奶酪、奶粉二期项目,蒙牛9期、10期加快建设,优然牧业2号牧场拟于12月投产。新建清水河现代牧业肉牛养殖项目准备四通一平,10万只肉羊加工生产基地正在办理土地挂牌出让。今年新签约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汇源农业深加工项目、中粮产业园、信华国际冷链项目、蒙游记金河镇农业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三是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推进土左旗、清水河县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赛罕区、和林县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领航区和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区。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宣传活动,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基础夯实,助力提升发展质效
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复,“一核两翼、一主一副”城市发展空间基本形成,城市副中心、环白塔机场生态宜居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城融合区、大青山前坡、大黑河两岸等5个重点区域规划基本完成。二是实施基础更新。32条“断头路”、53条新续建道路工程全部开工,309个老旧小区加快改造,呼和浩特市至托清工业园区长输再生水管线工程完成57.6%。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改造棚户区工程7个,初步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源1841套,公共租赁住房已完成实物配租2483套。三是建设和美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庄专项清洁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和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56%、村庄绿化覆盖率31.2%。全市农村基础设施“七配套”建设成效显著,除燃气外其余均实现100%“全覆盖”。
——合理优化,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落实“优秀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计划,拿出街道乡镇招聘计划的10%用于定向招聘社区工作者。截至6月,852个无物业住宅小区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治、社区代管的方式。二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完成“两优”专项行动,精简优化市本级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减权放权事项158项。压减材料要件800件,减少办理环节338个,办理时限压缩比例提升至76%,内部管理事项优化“三减”101项。“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115项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040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839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978项事项实现“掌上办”。三是环境治理质效进一步提升。以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废旧物质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为契机,聚力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唐托电长输供热工程长输管网、金山电厂长输供热工程加快建设,燃煤散烧整治改造工程开工3.09万户,开工率59%。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筑牢底线,营造安全发展环境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首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整改隐患20549项,整改率达95.6%。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同比“双下降”,分别下降61.8%和38.5%。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6家煤电企业电煤中长期合同需求量3566万吨,电煤合同签订率102.2%;全市3家城燃企业签订天然气合同总量为9.25亿立方米,完成国家要求的年增长5%的签订任务。持续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刑事案件绝对数同比提升40.1%,“八大类”案件下降22.8%,侵财类案件下降8.6%,首府平安品质成色更足。
近年来,围绕“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呼和浩特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落实〈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包含四个方面16条举措,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向前走。据统计,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80%,较2021年提升0.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22%)14.58个百分点。
——渠道畅通,促进农业人口转移
一是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行“互联网+户政服务”,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将新增常住人口作为转移支付的分配因素,对呼和浩特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补助比例提高至50%,“钱随人走”挂钩机制有效落实。二是就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组织开展“助企纾困职等你来”“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各类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12.17万个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26.4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24人,均大幅超过序时进度,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完成率达到130%。三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格局更加清晰。聚焦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3个城市化地区县城,清水河县、武川县2个生态功能型县城功能定位,因地制宜补齐发展短板弱项,引导县城错位发展。截至目前,5个旗县区均已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案(2023—2025年)》。
——产业集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七配套”基础设施条件,推动5G技术、信息技术、新媒体等向农业农村领域覆盖延伸。积极稳步推进“户户通”提升工程和“智慧广电”网络进村入户工程。二是助力产业协同发展。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工作任务,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小型公益性基础、防贫保险等项目100个。伊利液奶三期、奶酪、奶粉二期项目,蒙牛9期、10期加快建设,优然牧业2号牧场拟于12月投产。新建清水河现代牧业肉牛养殖项目准备四通一平,10万只肉羊加工生产基地正在办理土地挂牌出让。今年新签约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汇源农业深加工项目、中粮产业园、信华国际冷链项目、蒙游记金河镇农业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三是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推进土左旗、清水河县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赛罕区、和林县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领航区和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区。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宣传活动,提高农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基础夯实,助力提升发展质效
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复,“一核两翼、一主一副”城市发展空间基本形成,城市副中心、环白塔机场生态宜居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产城融合区、大青山前坡、大黑河两岸等5个重点区域规划基本完成。二是实施基础更新。32条“断头路”、53条新续建道路工程全部开工,309个老旧小区加快改造,呼和浩特市至托清工业园区长输再生水管线工程完成57.6%。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改造棚户区工程7个,初步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源1841套,公共租赁住房已完成实物配租2483套。三是建设和美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庄专项清洁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和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在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56%、村庄绿化覆盖率31.2%。全市农村基础设施“七配套”建设成效显著,除燃气外其余均实现100%“全覆盖”。
——合理优化,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一是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落实“优秀社区工作者”专项招聘计划,拿出街道乡镇招聘计划的10%用于定向招聘社区工作者。截至6月,852个无物业住宅小区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治、社区代管的方式。二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完成“两优”专项行动,精简优化市本级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减权放权事项158项。压减材料要件800件,减少办理环节338个,办理时限压缩比例提升至76%,内部管理事项优化“三减”101项。“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115项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040项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839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978项事项实现“掌上办”。三是环境治理质效进一步提升。以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废旧物质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为契机,聚力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唐托电长输供热工程长输管网、金山电厂长输供热工程加快建设,燃煤散烧整治改造工程开工3.09万户,开工率59%。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筑牢底线,营造安全发展环境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首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整改隐患20549项,整改率达95.6%。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同比“双下降”,分别下降61.8%和38.5%。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6家煤电企业电煤中长期合同需求量3566万吨,电煤合同签订率102.2%;全市3家城燃企业签订天然气合同总量为9.25亿立方米,完成国家要求的年增长5%的签订任务。持续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刑事案件绝对数同比提升40.1%,“八大类”案件下降22.8%,侵财类案件下降8.6%,首府平安品质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