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栏目 > 政策发布 > 政策解读 > 自治区

内蒙古:让普惠性幼儿园惠及更多孩子

发布日期:2017-04-19 10:00:00 来源:无    

  

  

 

 

  2017年,自治区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合计计划投入约18亿元,新建、扩建、改建普惠性幼儿园约160所,新增学位2万个,着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比例,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中的比例,并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同时,自治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与家长缴费分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共担机制,切实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的运转。


  目前,我区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到2016年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3672所,在园幼儿人数达到60.75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幼儿园教职工数63994人,其中专任教师3963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49%,专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88.04%。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49.9%,教职工占比42.81%,专任教师占比49.2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即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65.1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46.43%。

  关于入园难的问题,自治区是否有远景性的规划? 

  2014年至2016年,自治区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本着坚持公益普惠、注重协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府职责的基本思路,学前教育工作在扩总量、调结构、提质量等方面重点发力,收效显著。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新建幼儿园)、农村牧区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牧区校舍及安全改造工程,有效增加了我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尤其是扩充了农村牧区公办幼儿园数量,极大缓解了当地“入园难”的问题,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建立。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合计计划投入约18亿元,新建、扩建、改建普惠性幼儿园约160所,新增学位约2万个,入园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如何解决“入园贵”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设立了“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亿元以上用于补贴民办幼儿园租赁园舍、购置设备、基本维修、运转等,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的形成。为解决入园贵问题,逐步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地在增加公办学前资源供给的同时,将认定、支持普惠性民办园作为提高普惠性资源占比的关键。


  如何能使补助资金投向更加精准?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实施细则(标准),2016年共认定472所普惠性民办园。这些普惠性幼儿园亦是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的对象,使补助资金投向更加精准,使用效益提高。

  与此同时,部分盟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学前教育管办分离管理办法》,探索幼儿园“公建民营”运行模式,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下开展保教工作,接受教育部门的检查与类级评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执行。教育、住建、卫生、公安、消防、食品监督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在园幼儿的人身安全和体质健康。

  3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共投入57.42亿元,新增幼儿园932所,其中公办园515所,民办园417所,新增幼儿学位91986个。

 

  继续扶持合格民办园,整顿有提升能力可达标的民办园,清理无证或存在严重隐患“黑园”,在派驻公办园长和教师帮助和引导民办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科学保教、认真担负学前教育责任的同时,强化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监督和管理,扶持有实力、有事业心的企业和个人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严把审批关,提高民办园办园门槛。对于实力不强、不懂管理和教育的投资人坚决不予审批,对办园水平低、安全隐患多、不符合办学要求的责令停止办园。

  关于“黑园”,各地分布不同,此类幼儿园为何屡禁不止,本质原因是普惠性幼儿园不够,因此我们要先治本,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绝不能放松对“黑园”的治理。

  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提出了针对“黑园”的治理,对基本具备条件但还不具备审批条件的,经政府扶持让它通过整改,按正常幼儿园去办,另一类通过扶持帮扶仍不达标、影响到孩子身体和生命安全的要坚决取缔。

 

  在2011年和2014年,自治区相继启动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来自内蒙古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数据显示: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区累计投入用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资金50.1亿元,其中,用于公办幼儿园39.94亿元,用于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10.16亿元。2014年全区新增幼儿园400所;2015—2016年5月,全区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94所;2016年下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5所。全区将超额完成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2016年以来,全区各盟市根据地区实际纷纷制定了实施细则,如《兴安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辽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评估细则》《呼和浩特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鄂尔多斯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等。

  2016年,呼和浩特市确定了首批8个旗县区的98所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辽市评定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5所;兴安盟认定90所幼儿园为首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已享受2016年自治区第二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74万元;鄂尔多斯市首批认定了1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巴彦淖尔市也开展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 话:0471-4606322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110号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E-Mail :hsfgwxxk@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1000029

备 案:蒙ICP备20000349号-1

内蒙古:让普惠性幼儿园惠及更多孩子

信息来源:无
发布日期:2017-04-19 10:00:00

  

  

 

 

  2017年,自治区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合计计划投入约18亿元,新建、扩建、改建普惠性幼儿园约160所,新增学位2万个,着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比例,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中的比例,并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同时,自治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与家长缴费分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共担机制,切实保障普惠性幼儿园的运转。


  目前,我区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到2016年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3672所,在园幼儿人数达到60.75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幼儿园教职工数63994人,其中专任教师3963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49%,专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88.04%。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49.9%,教职工占比42.81%,专任教师占比49.2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即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65.1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46.43%。

  关于入园难的问题,自治区是否有远景性的规划? 

  2014年至2016年,自治区实施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本着坚持公益普惠、注重协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府职责的基本思路,学前教育工作在扩总量、调结构、提质量等方面重点发力,收效显著。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新建幼儿园)、农村牧区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牧区校舍及安全改造工程,有效增加了我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尤其是扩充了农村牧区公办幼儿园数量,极大缓解了当地“入园难”的问题,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建立。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合计计划投入约18亿元,新建、扩建、改建普惠性幼儿园约160所,新增学位约2万个,入园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如何解决“入园贵”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设立了“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亿元以上用于补贴民办幼儿园租赁园舍、购置设备、基本维修、运转等,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的形成。为解决入园贵问题,逐步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地在增加公办学前资源供给的同时,将认定、支持普惠性民办园作为提高普惠性资源占比的关键。


  如何能使补助资金投向更加精准?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实施细则(标准),2016年共认定472所普惠性民办园。这些普惠性幼儿园亦是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的对象,使补助资金投向更加精准,使用效益提高。

  与此同时,部分盟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学前教育管办分离管理办法》,探索幼儿园“公建民营”运行模式,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下开展保教工作,接受教育部门的检查与类级评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执行。教育、住建、卫生、公安、消防、食品监督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幼儿园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在园幼儿的人身安全和体质健康。

  3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共投入57.42亿元,新增幼儿园932所,其中公办园515所,民办园417所,新增幼儿学位91986个。

 

  继续扶持合格民办园,整顿有提升能力可达标的民办园,清理无证或存在严重隐患“黑园”,在派驻公办园长和教师帮助和引导民办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科学保教、认真担负学前教育责任的同时,强化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监督和管理,扶持有实力、有事业心的企业和个人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严把审批关,提高民办园办园门槛。对于实力不强、不懂管理和教育的投资人坚决不予审批,对办园水平低、安全隐患多、不符合办学要求的责令停止办园。

  关于“黑园”,各地分布不同,此类幼儿园为何屡禁不止,本质原因是普惠性幼儿园不够,因此我们要先治本,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绝不能放松对“黑园”的治理。

  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提出了针对“黑园”的治理,对基本具备条件但还不具备审批条件的,经政府扶持让它通过整改,按正常幼儿园去办,另一类通过扶持帮扶仍不达标、影响到孩子身体和生命安全的要坚决取缔。

 

  在2011年和2014年,自治区相继启动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来自内蒙古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数据显示: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区累计投入用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资金50.1亿元,其中,用于公办幼儿园39.94亿元,用于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10.16亿元。2014年全区新增幼儿园400所;2015—2016年5月,全区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94所;2016年下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5所。全区将超额完成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2016年以来,全区各盟市根据地区实际纷纷制定了实施细则,如《兴安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辽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评估细则》《呼和浩特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鄂尔多斯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等。

  2016年,呼和浩特市确定了首批8个旗县区的98所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辽市评定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5所;兴安盟认定90所幼儿园为首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已享受2016年自治区第二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74万元;鄂尔多斯市首批认定了1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巴彦淖尔市也开展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