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时事新闻

呼和浩特:向新提质 新材料产业加速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5-02-21 09:52:55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走进旭阳集团厂区,几个大型储存罐格外引人注目。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生产技术部副经理赵金梁向记者介绍,罐体内储存的洗油、重洗油、酚油等都是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年产30万吨炭基新材料项目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煤焦油深加工而来。

入驻呼和浩特15年来,旭阳集团已经在清水河县建成了一个现代煤化工园区。2024年10月,园区内年产30万吨炭基新材料项目流程全部打通,这个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

赵金梁介绍,2025年,旭阳集团将继续建设年产360万吨煤基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科创中心项目等,并进一步规划了年产4万吨苯酐项目、年产5万吨蒽油加工项目、年产6万吨负极材料专用原料项目、年产5万吨炭黑项目。预计2025年煤焦油加工量达30万吨,产品产量29万吨,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

“我们企业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全力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链、炭基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建设焦化全产业链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实现园区聚链成群、集群耦合发展。”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副总工程师黄长顺向记者介绍。

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折射出我市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锚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和浩特对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进行了重新梳理,伴随着现代煤化工生产链条的延长,附加值更高的新材料产品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由此,现代煤化工企业开辟的碳基新材料赛道,与已经形成规模的硅基新材料共同构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基础。

久泰100万吨乙二醇甲醇、旭阳30万吨煤基新材料等一大批“强链”项目建成投产;石油炼化、聚甲醛等主要产品实现“质”“量”双升;碳基新材料、高纯电子气体实现从无到有……曾经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项目如今成为了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碳基新材料的支撑。与此同时,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料产值不断提升,集群链条效应初步显现。

春节刚过,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就恢复了忙碌场景,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

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机械臂快速接力、高效运转,作业人员在操作台前监控数据、查看运行状态。

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颗粒硅项目设计年产10万吨颗粒硅和1万吨硅基综合利用材料,其主要产品颗粒硅的生产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FBR硅烷流化床法。相较于传统工艺,单位产能投资成本降低30%以上;较棒状硅综合电耗下降约80%,人工下降约60%,水消耗降低约30%;较之前全球棒状硅碳排放最低值而言,每万吨颗粒硅可减少约20万吨碳排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材料项目落地,2021年至2023年3年间,呼和浩特市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料产能倍增,电子级单晶硅产能由1000吨增加至2500吨;电子级多晶硅从无到有,产能实现 1万吨;太阳能级单晶硅产能由90GW增加至122GW;切片产能从11GW增加至47GW;正极材料产能由1.5万吨增加至10.5万吨;负极材料由1.6万吨增加至 2.4万吨。实现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到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聚焦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半导体材料基地目标,重点抓好产能再提升、链条再完善、创新再升级、耦合再深入,基于当前“六大产业集群”间的深度耦合,特别是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现代化工、未来材料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以碳基、硅基材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 话:0471-4606322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110号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E-Mail :hsfgwxxk@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1000029

备 案:蒙ICP备20000349号-1

呼和浩特:向新提质 新材料产业加速正当时

信息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发布日期:2025-02-21 09:52:55

走进旭阳集团厂区,几个大型储存罐格外引人注目。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生产技术部副经理赵金梁向记者介绍,罐体内储存的洗油、重洗油、酚油等都是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年产30万吨炭基新材料项目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煤焦油深加工而来。

入驻呼和浩特15年来,旭阳集团已经在清水河县建成了一个现代煤化工园区。2024年10月,园区内年产30万吨炭基新材料项目流程全部打通,这个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

赵金梁介绍,2025年,旭阳集团将继续建设年产360万吨煤基新材料深加工项目、科创中心项目等,并进一步规划了年产4万吨苯酐项目、年产5万吨蒽油加工项目、年产6万吨负极材料专用原料项目、年产5万吨炭黑项目。预计2025年煤焦油加工量达30万吨,产品产量29万吨,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

“我们企业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全力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链、炭基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建设焦化全产业链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实现园区聚链成群、集群耦合发展。”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副总工程师黄长顺向记者介绍。

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折射出我市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锚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和浩特对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进行了重新梳理,伴随着现代煤化工生产链条的延长,附加值更高的新材料产品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由此,现代煤化工企业开辟的碳基新材料赛道,与已经形成规模的硅基新材料共同构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基础。

久泰100万吨乙二醇甲醇、旭阳30万吨煤基新材料等一大批“强链”项目建成投产;石油炼化、聚甲醛等主要产品实现“质”“量”双升;碳基新材料、高纯电子气体实现从无到有……曾经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项目如今成为了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碳基新材料的支撑。与此同时,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料产值不断提升,集群链条效应初步显现。

春节刚过,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就恢复了忙碌场景,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

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机械臂快速接力、高效运转,作业人员在操作台前监控数据、查看运行状态。

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颗粒硅项目设计年产10万吨颗粒硅和1万吨硅基综合利用材料,其主要产品颗粒硅的生产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FBR硅烷流化床法。相较于传统工艺,单位产能投资成本降低30%以上;较棒状硅综合电耗下降约80%,人工下降约60%,水消耗降低约30%;较之前全球棒状硅碳排放最低值而言,每万吨颗粒硅可减少约20万吨碳排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材料项目落地,2021年至2023年3年间,呼和浩特市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料产能倍增,电子级单晶硅产能由1000吨增加至2500吨;电子级多晶硅从无到有,产能实现 1万吨;太阳能级单晶硅产能由90GW增加至122GW;切片产能从11GW增加至47GW;正极材料产能由1.5万吨增加至10.5万吨;负极材料由1.6万吨增加至 2.4万吨。实现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到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聚焦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半导体材料基地目标,重点抓好产能再提升、链条再完善、创新再升级、耦合再深入,基于当前“六大产业集群”间的深度耦合,特别是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现代化工、未来材料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以碳基、硅基材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