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时事新闻

首府全力打造“四个区域中心”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2-01-07 16:50:36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全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提出要求:通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两个屏障”更加牢固,“两个基地”量质齐升,“一个桥头堡”作用彰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为首府未来五年发展擘画出宏伟蓝图,在开放定位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要求,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独特优势,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四个区域中心”。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

近年来,围绕祖国北疆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发展要求,呼和浩特市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积极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战略,大踏步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

在呼和浩特市蒙草种业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退休教师、植物学专家王六英每天都要鉴定200多份植物标本和样品。“标本和种子是一个永久性资料,如果有一天这种植物种类消亡了,我们种子库里还有这个种子保存着,就可以进行再繁育。”王六英说。

裸眼3D技术

据了解,从2013年至今,蒙草生态团队已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条,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农作物种质资源4.2万多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12万份,这些种子被储藏到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中,可以保存50到100年。蒙草还对可以采集到的种子进行种源定位、数字溯源,用数字技术统筹采、育、繁、推全过程。

乳业一直以来是首府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首府奶牛种业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内蒙古赛科星集团已经培育成年荷斯坦种公牛50头,后备种公牛76头。全市已推广使用性控冻精3.8万余支,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截至2021年8月底,呼和浩特市建成运营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达到147个,奶牛存栏达到31.5万头,鲜奶年产量170万吨,平均单产达9吨,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2021年7月23日,2021第九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乳业界的最强大脑、商界精英再次相聚青城,共谋乳业科学发展大计。

在金宇国际生物产业园,如今,总投资25亿元的金宇国际生物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使用,包括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生产车间在内,产业园里的4个车间、12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已全面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中外合资动物疫苗生产车间也于2021年底完工。

“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疫苗的智能制造,将疫苗生产的全部工艺参数、生产规程与工业4.0的控制技术深度融合,确保了疫苗质量的均一稳定和保护高效。”内蒙古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竞说,金宇生物已经在和林格尔新区围绕生物医药形成了整体产业布局,为首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金宇生物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金宇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8.4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4.61%。

呼和浩特市在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中,全力推进创新要素精准对接、高效耦合,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整合资源攻克核心技术。凭借多年发展积累优势,当前呼和浩特市处处迸发着发展的活力、涌动着发展的浪潮、呈现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蓬勃的发展力量,着力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正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1年9月15日,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呼和浩特)正式启动,标志着首府推动科技合作交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化提升的新阶段。

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 助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京呼高铁的通车,呼和浩特市已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并积极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

2021年12月29日,中欧班列“青城号”在沙良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首发。当首列“青城号”呼和浩特至莫斯科中欧班列从沙良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缓缓驶出之时,标志着呼和浩特正在成为立足首府、面向全区、辐射全国的中欧班列“集结地”,正在依托首府“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区域优势,积极打造面向俄蒙欧的“对外开放圈”。

呼和浩特市沙良物流园

距市中心20公里的沙良物流园作为呼和浩特市最大公铁物流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5年4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投入运营,目前已完成投资13.7亿元,是全国铁路网规划建设的31个一级物流基地之一。占地约1830亩的沙良物流园,规划布局分为5个功能区域,是集公铁运输、装卸分拣、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已建成8.4万平方米仓储库和128个公路港零担单元等基础设施,海信电器、利乐包装、一汽大众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入驻园区。

呼和浩特市立足“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东北、华北、西北重要枢纽城市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还引进了万科、中农联、明品福等现代物流项目,发展物流产业、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已具备显著优势。

目前首府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规划已经展开。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市域铁路机场线的规划编制和报批,实现新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重点是围绕首府都市圈、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和交通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以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机场高速路S43和呼鄂高速S27,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市域机场线和3、4号线的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整合提升物流产业,及早谋划新机场空港物流,打造‘万科恼包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呼和浩特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占英介绍说。

未来五年,呼和浩特市还将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京津冀溢出效应,建立产业转移承接、资源协同互补、人才交流互动新模式,把首府建成全方位服务京津冀的“腹地”;全力推动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以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中蒙(合作)论坛为平台,深化贸易、金融、文旅、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努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

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 建成“中国北方服务名城”

2021年12月31日,内蒙古首家“纯正奥莱”——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正式开门纳客;同日,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的地铁网红街也正式开放运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购物和游览。

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的落地运营,不仅填补了首府乃至自治区奥莱小镇消费模式的空白,对于提升呼和浩特市商业消费品质,带动现代化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消费中心也具有重要意义。新华广场地铁网红街项目则成为自治区首个地铁商业主题街区。

新华广场地铁网红街

而这只是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的一个缩影。建设呼包鄂乌及周边地区的现代消费中心,成为立足全区、面向华北、服务京津冀的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和“中国北方服务名城”,是首府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2021年11月27日,呼和浩特市本土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统百货商场——内蒙古民族商场转型升级了。转型升级后的民族·星云里正式开业,这是历经67年发展变迁的内蒙古民族商场为应对市场变化、适应首府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进行的新突破。

“民族集团要顺应新零售业态变换,跟紧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大势,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山路城市商业核心区,推动大型商圈、重点街区提档升级,建设现代消费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服务名城’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集团董事长云文广说,民族集团在对民族·星云里改造提升的同时,还将对民族商场、满达商城外部街区进行提升,打造一条有特色的、以数字化为基点的现代智能民族商业街。

2021年11月6日、12月26日,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在石羊桥批发市场和光明路7号院相继打造完成两家“仓储会员店”,这是该公司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会员店经验等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地区消费实际,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全力打造的与首府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相适应的消费新模式。

“作为目前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家打造‘仓储会员店’的企业,食全食美依托强大的购销渠道,与COSTCO、盒马等大型仓储会员店共享供应商,引入正大、大成厂家等中高端系列冻品,采取整箱、大包装仓储式售货模式,推出标准化程度更高、品质更好的生鲜产品,同时加大食全食美‘派驰’系列自有品牌产品供给力,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全球优质、价格合理的商品。”食全食美董事长彭继远介绍说,食全食美计划用2年时间在全市东南西北全方位布点5—8家“仓储会员店”。

据了解,2020年呼包鄂乌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14.99亿元,占全区的59.13%,商品消费市场保持繁荣活跃态势,特别是随着文旅、体育、康养等服务类消费的深度融合和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动能持续增强。

“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动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和对外开放圈建设,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内外经济循环上下功夫,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供给。”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说,呼和浩特市要进一步提升多层次消费供给,营造高品质消费场景,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还将打造一刻钟便民商务圈,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旗舰店、体验店和定制店,大力加强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培育发展旅游休闲型、传统文化型和时尚品质消费型的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一批有品质、有内涵、有人气、有颜值的城市特色商业名片。同时要深化与俄蒙欧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往,让呼和浩特市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企业、优质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成为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

2021年12月26日,呼和浩特市冰雪季系列活动暨马鬃山滑雪场运营正式启动,马鬃山滑雪场的建成运营,为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增添了新内容,也为首府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掀开新篇章。

深度挖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质量、优化服务,高标准建设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与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等周边区域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这是首府未来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的发展目标。

游客在马鬃山滑雪场体验冰雪运动

2021年9月30日,首届敕勒川草原文化节暨第二十二届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以“昭君和亲路”自驾房车露营发车仪式的形式在昭君博物院启幕。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黄金季节举办昭君文化节,至今已历二十二届,使其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项民族文化活动。

呼和浩特市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书写了厚重的“敕勒川文化”。如今,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敕勒川草原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而首届敕勒川草原文化节带来了“创意敕勒川”“活力敕勒川”“香满敕勒川”“重逢敕勒川”“唱响敕勒川”五大敕勒川主题系列活动,更是成为国庆假期人们畅游青城的最好理由。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充分挖掘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努力建设“一南”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和“一北”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城中敕勒川草原、“黄河第一湾”老牛湾,让呼和浩特市成为各地游客圆梦“大草原”、唱响“黄河谣”的最佳选择。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优化文旅产业空间布局,整合“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首府文化旅游产业名片、符号,激活首府地区的古城、古郡、古都、古村落、古墓、召庙、石刻等遗址资源,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力度。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构建伊利、蒙牛、蒙草等工业旅游集群,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不断提升旅游商品研发水平。

“在重点打造北部敕勒川草原文化景观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兰毅说。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 话:0471-4606322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110号

承办单位: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E-Mail :hsfgwxxk@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1000029

备 案:蒙ICP备20000349号-1

首府全力打造“四个区域中心”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信息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发布日期:2022-01-07 16:50:36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全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提出要求:通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两个屏障”更加牢固,“两个基地”量质齐升,“一个桥头堡”作用彰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为首府未来五年发展擘画出宏伟蓝图,在开放定位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要求,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独特优势,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四个区域中心”。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

近年来,围绕祖国北疆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发展要求,呼和浩特市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积极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战略,大踏步走上科技创新的道路。

在呼和浩特市蒙草种业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退休教师、植物学专家王六英每天都要鉴定200多份植物标本和样品。“标本和种子是一个永久性资料,如果有一天这种植物种类消亡了,我们种子库里还有这个种子保存着,就可以进行再繁育。”王六英说。

裸眼3D技术

据了解,从2013年至今,蒙草生态团队已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条,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农作物种质资源4.2万多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12万份,这些种子被储藏到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中,可以保存50到100年。蒙草还对可以采集到的种子进行种源定位、数字溯源,用数字技术统筹采、育、繁、推全过程。

乳业一直以来是首府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首府奶牛种业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内蒙古赛科星集团已经培育成年荷斯坦种公牛50头,后备种公牛76头。全市已推广使用性控冻精3.8万余支,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截至2021年8月底,呼和浩特市建成运营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达到147个,奶牛存栏达到31.5万头,鲜奶年产量170万吨,平均单产达9吨,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

2021年7月23日,2021第九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乳业界的最强大脑、商界精英再次相聚青城,共谋乳业科学发展大计。

在金宇国际生物产业园,如今,总投资25亿元的金宇国际生物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使用,包括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生产车间在内,产业园里的4个车间、12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已全面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中外合资动物疫苗生产车间也于2021年底完工。

“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疫苗的智能制造,将疫苗生产的全部工艺参数、生产规程与工业4.0的控制技术深度融合,确保了疫苗质量的均一稳定和保护高效。”内蒙古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竞说,金宇生物已经在和林格尔新区围绕生物医药形成了整体产业布局,为首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金宇生物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金宇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8.4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4.61%。

呼和浩特市在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中,全力推进创新要素精准对接、高效耦合,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整合资源攻克核心技术。凭借多年发展积累优势,当前呼和浩特市处处迸发着发展的活力、涌动着发展的浪潮、呈现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蓬勃的发展力量,着力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正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1年9月15日,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呼和浩特)正式启动,标志着首府推动科技合作交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化提升的新阶段。

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 助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京呼高铁的通车,呼和浩特市已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并积极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

2021年12月29日,中欧班列“青城号”在沙良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首发。当首列“青城号”呼和浩特至莫斯科中欧班列从沙良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缓缓驶出之时,标志着呼和浩特正在成为立足首府、面向全区、辐射全国的中欧班列“集结地”,正在依托首府“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区域优势,积极打造面向俄蒙欧的“对外开放圈”。

呼和浩特市沙良物流园

距市中心20公里的沙良物流园作为呼和浩特市最大公铁物流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5年4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投入运营,目前已完成投资13.7亿元,是全国铁路网规划建设的31个一级物流基地之一。占地约1830亩的沙良物流园,规划布局分为5个功能区域,是集公铁运输、装卸分拣、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已建成8.4万平方米仓储库和128个公路港零担单元等基础设施,海信电器、利乐包装、一汽大众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入驻园区。

呼和浩特市立足“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连接东北、华北、西北重要枢纽城市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还引进了万科、中农联、明品福等现代物流项目,发展物流产业、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已具备显著优势。

目前首府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规划已经展开。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市域铁路机场线的规划编制和报批,实现新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重点是围绕首府都市圈、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和交通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以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机场高速路S43和呼鄂高速S27,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市域机场线和3、4号线的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整合提升物流产业,及早谋划新机场空港物流,打造‘万科恼包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呼和浩特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占英介绍说。

未来五年,呼和浩特市还将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主动承接京津冀溢出效应,建立产业转移承接、资源协同互补、人才交流互动新模式,把首府建成全方位服务京津冀的“腹地”;全力推动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以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中蒙(合作)论坛为平台,深化贸易、金融、文旅、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努力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

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 建成“中国北方服务名城”

2021年12月31日,内蒙古首家“纯正奥莱”——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正式开门纳客;同日,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的地铁网红街也正式开放运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购物和游览。

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的落地运营,不仅填补了首府乃至自治区奥莱小镇消费模式的空白,对于提升呼和浩特市商业消费品质,带动现代化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区域现代消费中心也具有重要意义。新华广场地铁网红街项目则成为自治区首个地铁商业主题街区。

新华广场地铁网红街

而这只是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的一个缩影。建设呼包鄂乌及周边地区的现代消费中心,成为立足全区、面向华北、服务京津冀的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和“中国北方服务名城”,是首府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2021年11月27日,呼和浩特市本土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统百货商场——内蒙古民族商场转型升级了。转型升级后的民族·星云里正式开业,这是历经67年发展变迁的内蒙古民族商场为应对市场变化、适应首府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进行的新突破。

“民族集团要顺应新零售业态变换,跟紧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大势,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山路城市商业核心区,推动大型商圈、重点街区提档升级,建设现代消费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服务名城’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集团董事长云文广说,民族集团在对民族·星云里改造提升的同时,还将对民族商场、满达商城外部街区进行提升,打造一条有特色的、以数字化为基点的现代智能民族商业街。

2021年11月6日、12月26日,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在石羊桥批发市场和光明路7号院相继打造完成两家“仓储会员店”,这是该公司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会员店经验等基础上,结合呼和浩特市地区消费实际,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全力打造的与首府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与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相适应的消费新模式。

“作为目前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家打造‘仓储会员店’的企业,食全食美依托强大的购销渠道,与COSTCO、盒马等大型仓储会员店共享供应商,引入正大、大成厂家等中高端系列冻品,采取整箱、大包装仓储式售货模式,推出标准化程度更高、品质更好的生鲜产品,同时加大食全食美‘派驰’系列自有品牌产品供给力,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全球优质、价格合理的商品。”食全食美董事长彭继远介绍说,食全食美计划用2年时间在全市东南西北全方位布点5—8家“仓储会员店”。

据了解,2020年呼包鄂乌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14.99亿元,占全区的59.13%,商品消费市场保持繁荣活跃态势,特别是随着文旅、体育、康养等服务类消费的深度融合和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动能持续增强。

“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动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和对外开放圈建设,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内外经济循环上下功夫,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供给。”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说,呼和浩特市要进一步提升多层次消费供给,营造高品质消费场景,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还将打造一刻钟便民商务圈,发展具有引领性的旗舰店、体验店和定制店,大力加强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培育发展旅游休闲型、传统文化型和时尚品质消费型的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一批有品质、有内涵、有人气、有颜值的城市特色商业名片。同时要深化与俄蒙欧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往,让呼和浩特市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企业、优质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成为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

2021年12月26日,呼和浩特市冰雪季系列活动暨马鬃山滑雪场运营正式启动,马鬃山滑雪场的建成运营,为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增添了新内容,也为首府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掀开新篇章。

深度挖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质量、优化服务,高标准建设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与乌兰察布、包头、鄂尔多斯等周边区域协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这是首府未来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的发展目标。

游客在马鬃山滑雪场体验冰雪运动

2021年9月30日,首届敕勒川草原文化节暨第二十二届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以“昭君和亲路”自驾房车露营发车仪式的形式在昭君博物院启幕。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黄金季节举办昭君文化节,至今已历二十二届,使其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一项民族文化活动。

呼和浩特市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书写了厚重的“敕勒川文化”。如今,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敕勒川草原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而首届敕勒川草原文化节带来了“创意敕勒川”“活力敕勒川”“香满敕勒川”“重逢敕勒川”“唱响敕勒川”五大敕勒川主题系列活动,更是成为国庆假期人们畅游青城的最好理由。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充分挖掘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努力建设“一南”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和“一北”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城中敕勒川草原、“黄河第一湾”老牛湾,让呼和浩特市成为各地游客圆梦“大草原”、唱响“黄河谣”的最佳选择。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优化文旅产业空间布局,整合“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首府文化旅游产业名片、符号,激活首府地区的古城、古郡、古都、古村落、古墓、召庙、石刻等遗址资源,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力度。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构建伊利、蒙牛、蒙草等工业旅游集群,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不断提升旅游商品研发水平。

“在重点打造北部敕勒川草原文化景观旅游带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带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兰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