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4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联合举行了加快同城化发展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旨在推动两市科技、人才领域携手同行,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各具特色的增长极。消息一出,呼包同城化发展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从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到呼包同城化发展,呼包两市正在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区域合作,携手打造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023年年底,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签署了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确定了2024年两地协作重点推进事项。那么,呼包为什么一定要同城化发展?
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呼和浩特、包头两地距离大约180多公里,动车车程1小时左右。两地动车车次一天20多趟,火车一天近百趟。穿梭于呼包两市学习、工作、生活的人比比皆是。迎青城朝阳、赏鹿城晚霞的双城生活已从梦想变为现实。
作为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和浩特三产强劲,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居全区第一,是全国旅游集团优选投资十强城市、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两市有着互补的产业体系。在新能源领域,呼和浩特的“中国半导体硅材料之谷”,与包头的“世界绿色硅都”可强强联合;在新材料领域,包头的碳纤维原料在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人才资源领域,26所驻呼高校汇集了全区最丰富、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可为包头推动钢铁、稀土、铝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在同城化发展上,从民间往来到官方推进,从交通文旅“硬环境”同城化发展,到科技人才“软环境”同城化拓展,两地之间正在向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环境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加速迈进。
1月3日,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携手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出首批192项通办事项,涵盖行政层级、事项类型和办事主体等三个方面,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1月26日,首趟呼包城际快线正式发车,呼包城际定制公交正式上线。
2月23日,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与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线签订《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合作协议》,正式开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战略合作进程。
……
交通互联,大大推动了呼包两地的人才交流,政务服务“同城”受理,真正让呼包两地企业群众享受到了同城化发展带来的便利,也让两市推动人才资源共享、科技互促双强,双方人员、资源、要素畅通流动成为现实。
同城发展大有可为
呼包两市历史文脉相通,战国赵武灵王在呼市设云中郡、在包头设九原县,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两市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两座城市在先天基因上就非常适合走同城化发展路线。
当前,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中国大地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聚才兴市,科技赋能,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首当其冲。呼包两市联合举行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就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有效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聚合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直以来,呼包两市坚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激励支持龙头企业携手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两市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起以科技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涌现出大量在行业中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创新主体。
此次系列活动中,自治区相关部门与呼包两地政府为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蒙能氢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稀土磁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12个创新联合体授牌,为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领军企业代表颁发牌匾。呼包两市共认定18家自治区级科技领军企业,占全区总量的45%,为全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呼包两市积极谋划部署,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启动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突围”工程破题开局,做到起跑即领先。
呼和浩特市采取“院士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方式,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亲自挂帅、顶级专家团队聚焦优势领域领衔实施科技“突围”重点项目,找点位、找团队,力争在重点点位上取得突破。包头市围绕重点产业面临的关键核心问题,集聚优势科技资源,与驻呼高校、院所、企业联合攻关攻坚,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众多先进成果在产业中应用推广。
此次系列活动中,内蒙古蒙牛乳业与中国农业大学、蒙草生态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共同启动了呼和浩特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东宝生物与内蒙古农业大学、一机集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等签约包头市校企协同创新项目。活动集中发布了两市52家企业的66项技术需求。这些企业来自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稀土高新等两市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领域,所发布的技术需求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
无论是创新联合体的建立、科技领军企业的培养,还是“揭榜挂帅”合作、校企协同创新,都是呼包两市在向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发起的技术攻关,都是在技术革命性突破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吸引人才共享共赢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呼包两市人才队伍中规模最大、实践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呼包同城化发展,两市全力打通体制机制壁垒,充分释放人才协同政策吸引力,促进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在两地间顺畅有序流动,努力集聚培育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高技能人才。
今年以来,呼包两市紧紧围绕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建立起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职业培训供给体系。两市经广泛遴选、充分评估,决定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授予“呼包协同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称号。与此同时,呼包两市着重从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就业服务、提升求职能力等多方面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了解,呼包两市共有高等院校31所,2024年应届毕业生超10万人。截至目前,两市共征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994个,人力资源需求人数2.7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需求352人。
此次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共举办了4场专场招聘会,分别是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专场、内蒙古大学专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专场、包头高新技术人才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专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共享人才资源成果让两市成为吸引人才流入的共赢“洼地”。
本次系列活动,“共享”成为高频词,也成为两市的共识。
——科研设施共享。推动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库、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等科创资源面向两市企业开放共享,促进两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科技成果共享。共同举办“蒙科兴”协同创新路演活动,共同搭建高校成果转化平台,促进路演成果在两市落地转化。
——科技人才共享。增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灵活性,鼓励两地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共享人才资源,鼓励科技特派员在两地兼职,促进特派员工作站面向两地交叉提供服务。
——就业岗位共享。常态化发布呼包两市毕业生就业需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联合开展线下呼包双城招聘活动,促进呼包劳动力转移就业。
呼包两市签署的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形成了包括了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旅、教育、医疗卫生、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等14个方面60条具体任务清单,如今,呼包两市携手同行,正在努力将交通互联互通、教育同城共兴、医疗同城共享、产业同城共强等每一个梦想照进现实。
3月23日、24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联合举行了加快同城化发展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旨在推动两市科技、人才领域携手同行,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各具特色的增长极。消息一出,呼包同城化发展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从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到呼包同城化发展,呼包两市正在先行先试,深入开展区域合作,携手打造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023年年底,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签署了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确定了2024年两地协作重点推进事项。那么,呼包为什么一定要同城化发展?
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呼和浩特、包头两地距离大约180多公里,动车车程1小时左右。两地动车车次一天20多趟,火车一天近百趟。穿梭于呼包两市学习、工作、生活的人比比皆是。迎青城朝阳、赏鹿城晚霞的双城生活已从梦想变为现实。
作为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和浩特三产强劲,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居全区第一,是全国旅游集团优选投资十强城市、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两市有着互补的产业体系。在新能源领域,呼和浩特的“中国半导体硅材料之谷”,与包头的“世界绿色硅都”可强强联合;在新材料领域,包头的碳纤维原料在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在人才资源领域,26所驻呼高校汇集了全区最丰富、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可为包头推动钢铁、稀土、铝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以及建设“两个稀土基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在同城化发展上,从民间往来到官方推进,从交通文旅“硬环境”同城化发展,到科技人才“软环境”同城化拓展,两地之间正在向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环境共治、民生共享等领域加速迈进。
1月3日,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携手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出首批192项通办事项,涵盖行政层级、事项类型和办事主体等三个方面,实现“同城化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1月26日,首趟呼包城际快线正式发车,呼包城际定制公交正式上线。
2月23日,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与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线签订《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合作协议》,正式开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战略合作进程。
……
交通互联,大大推动了呼包两地的人才交流,政务服务“同城”受理,真正让呼包两地企业群众享受到了同城化发展带来的便利,也让两市推动人才资源共享、科技互促双强,双方人员、资源、要素畅通流动成为现实。
同城发展大有可为
呼包两市历史文脉相通,战国赵武灵王在呼市设云中郡、在包头设九原县,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两市地域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两座城市在先天基因上就非常适合走同城化发展路线。
当前,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中国大地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聚才兴市,科技赋能,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首当其冲。呼包两市联合举行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就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有效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聚合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直以来,呼包两市坚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激励支持龙头企业携手高校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两市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起以科技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涌现出大量在行业中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创新主体。
此次系列活动中,自治区相关部门与呼包两地政府为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蒙能氢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稀土磁材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12个创新联合体授牌,为内蒙古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领军企业代表颁发牌匾。呼包两市共认定18家自治区级科技领军企业,占全区总量的45%,为全区闯新路、进中游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呼包两市积极谋划部署,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启动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科技“突围”工程破题开局,做到起跑即领先。
呼和浩特市采取“院士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方式,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亲自挂帅、顶级专家团队聚焦优势领域领衔实施科技“突围”重点项目,找点位、找团队,力争在重点点位上取得突破。包头市围绕重点产业面临的关键核心问题,集聚优势科技资源,与驻呼高校、院所、企业联合攻关攻坚,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众多先进成果在产业中应用推广。
此次系列活动中,内蒙古蒙牛乳业与中国农业大学、蒙草生态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共同启动了呼和浩特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东宝生物与内蒙古农业大学、一机集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等签约包头市校企协同创新项目。活动集中发布了两市52家企业的66项技术需求。这些企业来自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稀土高新等两市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领域,所发布的技术需求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瓶颈。
无论是创新联合体的建立、科技领军企业的培养,还是“揭榜挂帅”合作、校企协同创新,都是呼包两市在向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发起的技术攻关,都是在技术革命性突破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吸引人才共享共赢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呼包两市人才队伍中规模最大、实践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呼包同城化发展,两市全力打通体制机制壁垒,充分释放人才协同政策吸引力,促进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在两地间顺畅有序流动,努力集聚培育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高技能人才。
今年以来,呼包两市紧紧围绕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建立起企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职业培训供给体系。两市经广泛遴选、充分评估,决定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授予“呼包协同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称号。与此同时,呼包两市着重从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就业服务、提升求职能力等多方面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了解,呼包两市共有高等院校31所,2024年应届毕业生超10万人。截至目前,两市共征集重点企业、重大项目994个,人力资源需求人数2.7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需求352人。
此次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加快同城化发展 推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暨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共举办了4场专场招聘会,分别是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专场、内蒙古大学专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专场、包头高新技术人才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专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共享人才资源成果让两市成为吸引人才流入的共赢“洼地”。
本次系列活动,“共享”成为高频词,也成为两市的共识。
——科研设施共享。推动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库、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等科创资源面向两市企业开放共享,促进两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科技成果共享。共同举办“蒙科兴”协同创新路演活动,共同搭建高校成果转化平台,促进路演成果在两市落地转化。
——科技人才共享。增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灵活性,鼓励两地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共享人才资源,鼓励科技特派员在两地兼职,促进特派员工作站面向两地交叉提供服务。
——就业岗位共享。常态化发布呼包两市毕业生就业需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联合开展线下呼包双城招聘活动,促进呼包劳动力转移就业。
呼包两市签署的加快同城化发展协议,形成了包括了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旅、教育、医疗卫生、政务服务、应急管理等14个方面60条具体任务清单,如今,呼包两市携手同行,正在努力将交通互联互通、教育同城共兴、医疗同城共享、产业同城共强等每一个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