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
落实向北开放“桥头堡”定位,全市以融入“四大经济圈”为有效途径,全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首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从交通区位条件、平台功能提升“两个方面”入手,以“一带一路”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国家向北开放、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城市为核心,全面展示对外开放成果、交通物流保障、发运中欧班列等内容;以产业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2+5+1”开发区布局体系为载体,重点介绍综合类、产业类、金融科技人才类、旗县区(开发区)等系列扶持政策。让首府交通区位、平台载体、产业政策等多元优势,深入人心;让首府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受认可。
综合展区“活力青城”展区,以产业赋能城市活力、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破题,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培育以乳业草种业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世界前十强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企为引领,按照“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发展思路,成功创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入选国家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集群营收达到3500亿元,实现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能级提升。
从“一粒硅到一颗芯”,培育以电子级硅为引领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积极吸引和布局研发设计、光伏玻璃、电池组件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打造“中国半导体硅材料之谷”。到2025年集群营收力争达到1500亿元,实现由硅材料产业基地向“中国硅谷”的能级提升。
“追风逐日、源网荷储”,培育以绿色电力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全市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城市、绿色能源替代城市、能源总部研发中心“两城一中心”建设。到2025年,力争清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产业集群营收达到1000亿元,实现由“传统能源”基地向“绿色能源”基地的能级提升。
从“一颗芯到一片云”,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我市是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也是“东数西算”全国数字战略八个枢纽城市之一,华为、中行、超聚变等1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在这里建设,服务器规模已达140万台,正在建设集装备制造、数据应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的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中心。到2025年营收达到500亿元,实现由“数据中心”向“中国云谷”的能级提升。
科技创新方面,以2022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724个、高新技术企业4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3家,形成了金山高新区、和林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南北两翼的创新联动格局,印证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荣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中蒙博览会打造成为加强中蒙乃至东北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向北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共赢的多边合作开放原则,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在国家向北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委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高质量保障中蒙博览会顺利举办。
——服务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
落实向北开放“桥头堡”定位,全市以融入“四大经济圈”为有效途径,全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对外开放平台,积极推进首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从交通区位条件、平台功能提升“两个方面”入手,以“一带一路”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和国家向北开放、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城市为核心,全面展示对外开放成果、交通物流保障、发运中欧班列等内容;以产业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2+5+1”开发区布局体系为载体,重点介绍综合类、产业类、金融科技人才类、旗县区(开发区)等系列扶持政策。让首府交通区位、平台载体、产业政策等多元优势,深入人心;让首府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受认可。
综合展区“活力青城”展区,以产业赋能城市活力、培育“六大产业集群”破题,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培育以乳业草种业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世界前十强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企为引领,按照“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发展思路,成功创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入选国家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集群营收达到3500亿元,实现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能级提升。
从“一粒硅到一颗芯”,培育以电子级硅为引领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积极吸引和布局研发设计、光伏玻璃、电池组件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打造“中国半导体硅材料之谷”。到2025年集群营收力争达到1500亿元,实现由硅材料产业基地向“中国硅谷”的能级提升。
“追风逐日、源网荷储”,培育以绿色电力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全市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城市、绿色能源替代城市、能源总部研发中心“两城一中心”建设。到2025年,力争清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产业集群营收达到1000亿元,实现由“传统能源”基地向“绿色能源”基地的能级提升。
从“一颗芯到一片云”,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我市是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也是“东数西算”全国数字战略八个枢纽城市之一,华为、中行、超聚变等1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在这里建设,服务器规模已达140万台,正在建设集装备制造、数据应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的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中心。到2025年营收达到500亿元,实现由“数据中心”向“中国云谷”的能级提升。
科技创新方面,以2022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724个、高新技术企业4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3家,形成了金山高新区、和林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南北两翼的创新联动格局,印证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荣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中蒙博览会打造成为加强中蒙乃至东北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向北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有利于地区稳定、发展、共赢的多边合作开放原则,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在国家向北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委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高质量保障中蒙博览会顺利举办。